了解政策法规:
熟悉《企业中长期外债审核登记管理办法》(发改委 56 号令)等相关政策文件,明确外债管理的具体要求、申请条件、审批流程等。政策会根据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状况不断调整,企业需持续关注新动态。
关注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相关政策和指南,确保备案流程符合监管要求。
评估自身条件:
主体资格:企业应是在北京合法注册并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,若存在境外分支机构,需明确境内控股企业总部作为申请主体。
经营合规性:依法设立并合法存续,具备健全且运行良好的组织机构,合规经营,企业及其控股股东、实际控制人近三年不存在贪污、贿赂、侵占财产、挪用财产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刑事犯罪,或因涉嫌犯罪、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被依法立案调查的情形。
资信状况:具有良好的资信情况,过往信用记录良好,没有重大违约行为或不良信用记录,具备按时偿还外债的能力和信誉,同时具备健全的外债风险防控机制,能够合理控制外债规模、优化外债结构、制定风险防控预案,合理选择金融市场工具有效规避和对冲汇率风险、利率风险。
借款用途:外债的借款用途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要求,聚焦主业,有利于配合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,具体需满足不违反我国法律法规、不威胁损害国家利益和经济信息数据安全、不违背宏观经济调控目标、不违反有关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、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、不得用于投机炒作等行为(除银行类金融企业外,不得转借他人,在外债审核登记申请材料中已载明相关情况并获得批准的除外)。
还款能力:具有合理的外债还款计划和明确的还款资金来源,还款资金来源应稳定可靠。
准备备案材料:
外债合同或协议,明确借款金额、利率、期限、用途、还款时间及适用法律等重要条款,合同需为正本,如为外文应另附合同主要条款的中文译本。
贷款申请书,阐述企业的贷款需求、用途、还款来源和还款计划等内容。
与外债相关的董事会决议、股东会决议等内部决策文件(根据企业内部治理要求提供)。
企业基础资料:包括营业执照、组织机构代码证、税务登记证(或税号证明)、法定代表人身份证、企业章程等,用于证明企业的基本信息和合法经营资格。
财务相关材料:提供近三年经审计的资产负债表、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,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。
外债项目材料:
其他材料:根据具体情况,可能还需要提供担保材料(如抵押物清单、质押物清单、保证人资料等)、企业信用报告、环保证明(若涉及环保行业或项目)、特殊行业资质证明(若企业属于特殊行业)等。
提交备案申请:
线上申报: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的 “政务服务” 频道进行电子申报,并按要求上传必要的材料扫描件或电子版。
线下提交:部分关键材料可能需要同时进行线下提交,将纸质材料送至相关部门指定的办公地点。
审核与审批:
部门审核:相关管理部门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,审核内容主要包括企业资质、借款用途、还款能力等。
补充或修改:如果材料存在问题或不完整,企业需按照反馈意见及时补充或修改材料。
获取备案证明:审核通过后,企业将获得《企业借用外债备案登记证明》或完成电子备案登记。
后续管理:
资金使用与管理:企业应按照备案的用途使用外债资金,并加强对外债资金的管理和监控,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合规使用。
信息报送:定期向外汇管理局报告外债的使用情况,包括资金到位情况、使用进度、还款计划等。
到期还款:外债到期或提前偿还时,企业需要向外汇管理部门报告还款情况,并办理相关手续。